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臺釣全攻略 -1

明:本文系搜集整理而成,目的是便於廣大釣友特別是臺釣愛好者的研究和垂釣。在此亦向所有原作者致謝。



一、什麼是臺釣
臺釣就是臺灣釣法,鉛墜懸於水中,而鉤在底,又指懸墜底釣術。是由我國臺灣省的垂釣高手經過長期實踐,不斷探索而總結歸納出的一種裝備齊全、動作規範、上魚率高、集娛樂性和競技性於一體的、既舒適又科學的釣魚方法。在臺灣稱之為“懸錘底釣”,主要適用於池釣。由於不斷發展,磯釣、船釣、溪釣也都有人使用。
《臺釣秘訣》中對“臺釣”的特色歸納為:
1、竿細短、線細、鉤小無倒刺,浮漂細長均勻靈敏度高,穩定性好。
2、垂釣者坐在美觀的晴雨傘下和輕巧的摺傘式靠背椅上,有舒適感。
3、釣竿擱放在竿架上,手不離竿,眼不離漂。
4、魚餌上乘,誘魚力強,能迅速聚魚並使萁爭先吞鉤。
5、一切要求規範化,操作輕鬆、動作標準、姿勢正確,講究速度,起魚率高。
以池釣為例,臺灣池邊劃定的釣位只一米寬,釣客多時只能是一個挨一個並排坐。故臺灣釣友傳入大陸的規範式的釣鯽方法及釣具裝備,完全是由於臺灣池釣場那種嚴格的場地和垂釣環境養成的,他們竿長線長一般只需3.5~4.5米,拋鉤、揚竿、起魚這些動作,及坐姿都必須是垂直的,否則,會干擾和妨礙釣友。

二 、臺釣基本用具
(一)主要用具
1、釣竿:
臺釣的主要對象是鯽魚。一般活動在1.5米左右深度,靠池邊較近的地方,魚的重量一般在150-300克之間,最大不過500克,因此,釣竿一般選用3.6米-4.5米碳素或玻璃鋼中調竿。當然,也需要根據不同水域情況進行選擇。用碳素竿一定要注意環境,防止觸電。硬調竿比較適合初學臺釣者。
2、釣線:
魚線:臺釣釣線由兩部分組成。從竿尖到鉛皮座的一段叫做主線(或母線),鉛皮座以下的叫做子線(或支線)。釣小型魚線都比較細,因怕小魚受驚嚇所以線要細。臺釣的釣線應選用柔軟、切水性好的高抗拉強度釣線。專釣鯽魚的主線直徑不超過0.20毫米,子線不超過0.10毫米。這麼細的線要是釣到大魚肯定會跑魚!但是,“魚和熊掌不可間得”,所以寧可多釣些小魚也不願釣不到魚!魚線還分為多種:“陶瓷線”,“尼龍線”……可去魚具店細細詢問,一般根據對象魚、釣竿和釣線的抗拉強度來選定。
3、魚鉤:
臺釣一般釣鯽魚,不需大鉤,且為了摘鉤快,採用不帶倒刺的魚鉤。目前市場上有專供臺釣使用的無倒刺魚鉤出售,可根據所釣魚的大小選定相應大小的鉤。若實在買不到無倒刺鉤,也可自行解決,最簡單的方法是,將大小合適的鉤,比如海津6號鉤,用尖咀鉗子順著鉤尖的方向把鉤的倒刺往回一夾即可。若出現毛刺,就得勞駕您動手用銼銼一下。
4、魚漂:
臺釣使用的浮漂多是立式浮漂。形狀最好是上下尖,中間大的流線型,整體均勻細長者,並且標示顏色要鮮豔醒目,標示段不可過多。一般漂頭為實心細杆,粗細和鉛筆芯相仿。漂身最好是孔雀羽根或巴爾沙木的,塑膠製作的靈敏度不好。浮漂標示杆(漂尖部分)分為實心與空心兩種,實心靈敏性高,但穩定性較差,遇有風吹草動,難辨咬鉤的真偽。因此有人喜歡用空心細塑管標尾。市場出售的達摩浮漂,常為許多釣者喜歡。魚漂的浮力有大有小,可以選用幾支同一牌子的不同浮力的魚漂,根據需要更換。
浮漂的選擇應根據水深淺、竿長短、魚大小、視力好壞來確定。水深、風大、魚竿長,適合用大漂;水淺、風小、魚竿短宜用小漂。大餌釣大魚,宜用大漂,反之用小漂。視力好可用小漂,較靈敏,視力差則可選擇較粗較大的浮漂。但浮漂與鉛墜的配合一定要恰當。
5、鉛墜:一般用鉛皮為佳,因便於調整輕重。
6、太空豆、插漂座、返撚環(聯結環)、鉛皮座。
(二)、輔助用具
1、坐椅與竿架:
竿架與坐椅初期是分離的,現在也有人仍然採用分離的,比較便宜。但更好的是椅架合一的臺釣專用坐椅,即比較通用的釣箱。竿架和釣箱合為一體,同時可架兩支竿,使用起來極為方便。
2、魚護:
是由金屬框架與錦綸絲網組成,長度應為2米以上,直徑30--40釐米。由於魚護的空間撐開,呈圓筒型,魚在魚護中比較安靜,避免了對釣點附近魚的驚擾。長度大,是便於適應各種不同的釣點,岸邊距水面的高度。要求魚護掛在支架上,魚護口連有一細金屬絲,或在魚護口安上“擋針”,十分便利於順手將釣上來的魚磕入護內,節省時間。
3、太陽傘:
用來遮陽和擋雨,既保護身體,又減少不必要的干擾。
4、工具盒:
裝必要的工具與備用的小漁具,如鉤、墜、線、太空豆、聯結環、浮漂等等。
5、餌料盒:
裝各種幹濕餌料。
6、抄網。
7、漁具包、魚竿袋等。
8、其他:主要是飲食、藥物用品攜帶的袋包等。
除了配齊這些工具外,臺灣釣法還明確規定了各種工具的擺放方式、擺放位置、順序等,採用臺釣時都需嚴格遵守。在垂釣現場,竿架上擱竿應放在垂釣者正前方,餌料盒位於竿架與垂釣者之間。垂釣者右手邊依次是工具盒、竿袋,與釣者平行位置。魚護應設在垂釣者的左前方,手抄網則在正左邊。

三、臺釣的釣組組合
臺釣的鉤、墜、漂、線的組合,是臺釣能否顯示優越性的關鍵。
1、主線的組合:
主線(即釣線、母線)一般應比釣竿長10-30釐米。先裝上一枚"太空豆",接著裝上浮漂插座(漂座),再裝入一枚太空豆夾註浮漂座。然後再裝上一枚太空豆,再把鉛皮座裝上。再裝一枚太空豆,用來固定鉛皮座的位置。最後拴上"返撚環"(也叫聯結環)。目前還有直接帶υ型掛鉤的鉛皮座,或掛○型圈,或直接與子線相連。
2、腦線的組合:
一般認為腦線直徑應為主線的1/2,實質腦線只要比主線略小一號即可。長度約35釐米。兩端各拴上一個魚鉤。線要從鉤的內側拉出,要牢牢拴住。拴好後兩鉤相距約30釐米。將拴好鉤後的腦線對折,形成兩鉤一上一下,對折處打一個外∞字型結,兩鉤相差半鉤長的距離。
3、與竿尖固定:在竿尖的尼龍線上打個結,在主線的另一端(無鉛皮座的一端)將釣線折回8釐米左右,連打兩個“∞”字結,形成一個大環,一個小環。把線順入大環,再套到竿尖的尼龍線上拉緊。解下時拉小環即可。

四、臺釣浮漂的調整
(一)臺釣漂的構造特點
在臺釣漂的構造上,與靈敏度有關的有以下三點:
1、漂頭為實心細杆,像鉛筆芯一樣大小,長度較長;漂身用孔雀羽根或輕木等製作,中間稍粗,兩端尖細;漂尖為空心或實心細塑膠管,分成若干目(小格),塗上不同的帶螢光的顏色。漂的重量分佈呈頭重尾輕,浮力著力點靠近尖部,離漂頭端點的距離長,入水後容易豎立而且穩定。整個漂的外形細長,流線型,外表光滑,重量輕,浮力大,在水中沉浮時受到的阻力小。由於漂尾很細,抗風性能也好。
2、浮漂與釣線的結合是硬連結。先在釣線上穿上1粒太空豆,然後穿上漂座,再穿上1粒太空豆,把漂座夾在中間,垂釣時漂頭細杆就插在漂座上,釣線的動靜可以迅速地傳遞到漂上。除了下限的太空豆因起竿的動作過於粗猛時可能向下移動外,上限的太空豆一般不會變動。因此垂釣過程中不需要經常對浮漂的位置進行校正,而且也保證了浮漂反應的靈敏。
3、漂尾很細,直徑一般只有0.5~1.0毫米,一目的長度一般是7~13毫米,以平均直徑0.7毫米、長度為10毫米計算,一目產生的浮力為3.9克(本身的重量由整個漂體承擔省略不計),這是在魚鉤接地很輕的情況下,魚咬鉤時拉沉一目所需的力量(假定鉤、墜、線受到的阻力不算),這個力量是很微小的,與棒形的漂或漂尾粗的風漂比較,當然就比較靈敏。
(二)臺釣漂的選用
浮漂按形狀大致分為兩種:一種是長漂身,一種是短漂身; 按標示竿可分為硬尾漂和軟尾漂; 按材質又分為孔雀羽、巴爾沙木、化學合成等。
選擇浮漂應根據當時所垂釣的水域、魚情、季節、魚種和天氣來選擇。 如所垂釣的水域為平釣池塘,魚種以鯽魚為主,季節為夏季晴天微風。這時應選擇長漂身的軟尾漂。因為這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好,攝餌時信號比較穩,同時小雜魚也比較多,長漂身的軟尾浮漂可以過濾掉小雜魚的拱食信號,反映到浮漂的信號多為鯽魚攝食信號,浮漂下鈍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魚率較高。如果選擇短漂身的浮漂,因其靈敏度較高,所以就不能過濾小雜魚拱食的信號,這時浮漂多反映為左右晃動或者上下跳動,信號雜亂無章,提竿中魚率很低。再如:所垂釣的水域為養殖塘(按斤收費),魚種以鯽魚為主,季節為冬季晴天微風。這時應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。因為此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小,攝食動作幅度不大,小雜魚因季節原因也不會強食魚餌,短漂身的浮漂靈敏度較高,可以反映出魚攝食時的微弱信號,而軟尾漂的穩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,所以此時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是明智的選擇。
總之選擇浮漂時應記住短漂身的靈敏度高,長漂身的穩定性好,硬尾漂的信號傳遞靈,軟尾漂的信號傳遞穩。根據實際垂釣情況選擇出適合自己垂釣的浮漂。
(三)臺釣浮漂的調整
1、正常情況下的調漂
臺釣在正常情況下,對浮漂的調整通常是調四目釣二目。
調整浮漂,分兩個步驟進行。
第一步,先將浮漂座捋近鉛片座,使魚鉤至浮漂標示杆的長度,小於水的深度。然後,在空鉤的狀態下,在鉛皮座上增加或減少鉛片,使漂露出水面四目(自漂尖端起4個小格)。這時,魚鉤和鉛皮座都懸浮在水的中間,而不是沉在水底,故稱“懸墜釣法”。
在開始調整時,要在鉛片座上多卷些鉛片。投入釣點水中後,若浮漂完全沉入水中,說明鉛片過重,可用剪刀把鉛片剪去一點再試,直至浮漂露出水面四目,鉤墜的位置懸在水中,就算符合標準了。
第二步,在調好四目的基礎上,兩只鉤子都掛上餌,投到釣點,並將主線全部壓入水中。這時浮漂就會慢悠悠地全部沉沒在水裏。然後將浮漂上捋,直至露出水面二目,並且雙鉤沉底。調整浮漂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,可以開始垂鉤了。魚若吸餌,則浮漂的標示杆全部沉沒於水中。對於高質量的浮漂,如果魚餌在水中溶解掉二分之一,則浮漂會在水中上升一目,倘若魚餌已全部溶於水中,則浮漂應是四目浮於水面,表示此時餌已溶化,變成空鉤子浮懸於半水,就應及時換餌了。
返回列表